1.1.1 网络布线系统的施工方案 1.1.1.1 网络布线系统的主要内容 由于本监控系统为数字高清构架,其路由基础部份为千兆,支线为百兆,是专门为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建设的网络布线系统。
网络布线各子系统的内容: 1. 水平子系统
2. 管理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主设备间(如信息中心、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的连接通路。一般采用光缆,两端分别端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 光缆的一端接楼层管理间的光纤配线架,一端接设备间数据主配线架上。 数据部分一般采用多芯室外光纤,可支持到千兆网的应用。并预留了备份光纤线芯。 4.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采用卡接式配线架连接主机和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它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保护装置等构成。对它的线缆等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最佳选择是将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与设备间设置在同一楼层中,又便于管理,又可节省投资。 5.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是若干建筑物之间,通过架空或地下电缆管道(或直埋)敷设的室外电缆和光缆将多个建筑物的数据和话音通信信号连成一体的系统。同时,为了防止雷电过电压,在电缆进入建筑物处,设置浪涌电压保护装置。 1.1.1.2 布线工程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1.1.1.3 施工前的环境检查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已具备工作面。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 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5.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1.1.1.4 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1.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
2. 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
(5).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3. 缆线的检验要求
①. 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出厂测 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②. 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8). 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光纤调度软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②. 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5.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6. 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 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 1.1.1.5 与施工现场配合的主要内容 1.与土建室外工程施工配合 (1). 建筑群子系统室外工程,主要是电缆与光缆的敷设。室外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立杆架空敷设、沿电缆沟敷设、地下电缆管道敷设、直埋电缆敷设等。上述敷设方式工艺过程及与土建配合施工方法,详见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有关内容。 (2) 手孔井:室外光纤、电缆进出建筑物均由手孔井进出。
2. 与土建结构工程施工配合 (1). 电缆外墙套管随土建结构施工,依据施工图确定标高、坐标位置,进行套管预埋。 (2). 弱电系统接地线,如采用自然接地体,应在结构基础施工时,在接地连接板处,用PVC塑料管穿进弱电接地线,随结构施工引至弱电机房,如综合布线设备间、计算机房的接地配电箱内。如接地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与规定施工。 (3). 暗配管路和盒(箱),依据施工图的坐标位置、标高,配合土建结构墙体、地面、楼板施工。 (4). 配合土建结构施工,预留竖井孔洞、配线箱孔洞等,预埋吊支架铁件。 3. 与土建装修工程施工配合
1.1.1.6 设备安装要求 1. 机架安装要求 (1). 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 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2. 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1). 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3. 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 (1). 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4. 接地体要求 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综合布线的接地线最好采用绝缘导线引至设备间,确保接地线上不出现电位差。 1.1.1.7 缆线的敷设和支撑保护方式 1. 缆线的敷设 (1). 光纤电缆连接器接续制作时安全要求: (2). 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3).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 (4).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03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0m,桥架内衡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5). 采用吊顶支撑柱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 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6). 在竖井中可采用暗管、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 (7).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邮电部<<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支撑保护方式 (1). 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2).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竖井中缆线穿过每层楼板孔洞宜为矩形或圆形。 矩形孔洞尺寸不宜小于 300 ×100mm,圆形孔洞处应至少安装三根圆形钢管,管径不宜小于100mm。 1.1.1.8 缆线的终端 1. 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1). 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2. 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 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可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
4. 各类跳线的成端 (1).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 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1.1.1.9 防护及接地 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 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时: 2. 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 3. 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规定时。 1.1.1.10 安装工艺要求 1. 设备间 (1).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容量较大的机房可以结合空调下送风、架间走缆和防静电等要求,设置活动地板。 (3).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4). 至少应为设备间提供离地板2.25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m, 门宽应大于90cm,地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应大于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5). 设备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lx,规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8m处,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4m处的规定。 2. 交接间 (1). 确定干线通道和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可用楼层空间来考虑。 如果在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信息插座都在75m范围以内,宜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凡超出这一范围的,可采用双通道或多个通道的干线系统,也可采用经过分支电缆与干线交接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2). 干线交接间兼作设备间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干线交接间的面积为1.8平方米时(1.2m×1.5m)可容纳端接200个工作区所需的连接硬件和其它设备。如果端接的工作区超过200个,则在该楼层增加1个或多个二级交接间或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 表1 交接间的设置表 工作区数量(个) 交接间数量和大小(个-m2) 二级交接间数量和大小(个-m2) ≤200 1- ≥ 1.2×1.5 0 201--400 1- ≥ 1.2×2.1 1- ≥1.25 401--600 1- ≥ 1.2×2.7 1- ≥1.2×1.5 >600 1- ≥ 1.2×2.7 注 注:任何一个交接间最多可以支持二个二级交接间。 3. 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