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大讯飞,第一个印象便是语音识别。
实际上,硬币的另一面,科大讯飞在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安防市场获得的成绩也可圈可点。
据科大讯飞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经营期内营业收入为32.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
同时,它的全资子公司讯飞智元营业收入为10.8亿元,营业利润为10.2亿元,净利润为8348.4万元。
也就是说,讯飞智元的净利润已经占到科大讯飞净利润的半数,高达64.2%。
科大讯飞安防业务遍地开花
雷锋网了解到,作为科大讯飞全资子公司,讯飞智元的主营业务包括信息工程(大数据城市社管云平台)及音视频监控(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等数字监控设备销售)等。
而这,与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公司所做业务吻合度较高。
打开讯飞智元官网,点击产品与解决方案一栏,视频与安防、交通超脑等AI场景赫然在列。
就视频与安防版块,讯飞智元也提供了包括讯视天眼、天眼人像系统、结构化系统、视频智能应用一体化平台等各类产品及解决方案。
据悉,目前这些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落地至合肥智慧警务云、 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建道路、蒙城县视频数据平台及智能交通、涡阳县视频数据平台及智能交通等项目中。
在具体的系统功能上,其所提供的能力与市场主流玩家大同小异。
以合肥智慧警务云为例,讯飞智元也是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技术、警务大数据相结合,解决海量视频数据的实时分析问题。
在这其中,讯飞智元认为他们的差异化优势可以体现在三点:1、语音调度;2、城市多元化且智能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3、城市非现场执法体系综合应用模式。
据佳都科技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张新房统计(详细内容发布于公众号《AI智道》),2018年讯飞智元斩获了11个重大项目,合同金额5.5亿人民币,绝大部分项目都在安徽省境内,具体包括:
淮北市“雪亮工程”项目(15016万) 2017-2018年合肥新站高新区智能交通改造工程(9127万) 芜湖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软硬件工程一体化项目(8005万) 黄山市“雪亮工程”项目前端、存储、平台及综治中心建设采购(5301万) 合肥市蓬莱路跨派河桥、三河路、玉兰大道、国际大道二标智能交通工程(4000万) 常德市江北城区2000摄像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4695万) 阜阳市公交六场、七场智能化系统工程(3237万) 海南澄迈县政法委澄迈县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1720万) 山西省政法综治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项目(1680万) 合肥市蓬莱路跨派河桥、三河路等道路智能交通工程项目(1078万) 合肥市肥西县三河路、玉兰大道等道路智能交通工程项目(1078万)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由此来看,科大讯飞大力推进安防已是板上钉钉。
语音应用局限下的计算机视觉布局
科大讯飞无疑是智能语音市场的龙头企业。但目前整个行业的语音技术落地受到诸多掣肘:
远场、高噪音、“鸡尾酒会问题”场景下识别率表现不佳。 语音识别背后的NLP技术限制:目前NLP技术并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且进度缓慢,背后的原因是NLP自身并不具备三大基本限制条件:确定性;完全的知识和信息;封闭化、特定化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曾指出,处理具备这三个限制条件的问题,机器的能力一定强于人类。但是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会存在很多未知。而NLP正是一个不确定、不完全的知识和信息、开放且非特定化的课题。
语音交互本质上是人与机器的主动交互,因此用户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用户体验更多体现在,用户发出交互信号后,机器能否给予准确的反馈。
截止目前来看,用户在远场、噪音大、语音指令文本复杂的情况下,其反馈结果仍存在不少问题。
通用场景中的语音识虽存在诸多问题,但仍不影响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语音识别企业们,根据特定场景去推出特定的解决方案提升识别率和鲁棒性。
科大讯飞总裁胡郁曾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提到,语音识别选择的场景存在一定的优先级,他判断语音交互在电视、机顶盒和冰箱产品上的应用会最先普及起来,然后是手机、机器人,最后是VR。
现阶段科大讯飞已针对不同的场景/产品,推出了多类更合适的语音方案来匹配软硬件产品。
与此同时,除了语音外科大讯飞也在重点布局计算机视觉技术,更是在去年招募来知名计算机视觉专家李世鹏出任AI研究院联席院长。
目前科大讯飞将主要业务分为八大部分,从最新的财务报表中营业额高低来划分,包括教育领域、智慧城市、政法业务、开放平台及消费者、汽车、智能业务以及其他。
作为科大讯飞第二大营收领域的智慧城市,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其中大有可为,安防蓝图也随之清晰。
此外,科大讯飞陆续投资了商汤科技等公司,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算机视觉生态。
讯飞安防的现实对手与隐形对手
计算机视觉能力不断加码的讯飞,其安防竞争力无疑变得越发愈发强劲。
但它除了面对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企业和AI公司外,还要面对来势迅猛的互联网巨头。
百度在2018年正式推出安防监控相关解决方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静态人像库、动态视频流中的人脸进行精准识别,整合人脸跟踪与捕获、实时布控。腾讯优图实验室也推出安防产品“天眼”。
此外,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的运行直接将这个巨无霸公司推进交通与泛安防领域。
众多行业人士向雷锋网表示,现阶段互联网巨头在AI安防项目的竞标过程中表现并不亮眼。
但To B大时代下的互联网企业,越发看重微小机会和过往认为不起眼的业务。
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谈到,互联网行业的特点是巨头企业为了保证高利润率以及自身战略保守性,往往忽视边际端的业务。
而随着消费级互联网红利逐渐殆尽之际,互联网巨头开始下沉To B端,大力进军自己此前从不涉足的边缘性业务,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云天励飞首席科学家王孝宇曾在雷锋网主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中讲到一个观点:互联网巨头很有可能是安防企业最大的隐形对手。
海康和大华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行业玩家非常清楚跟他们在哪些维度竞争。
互联网巨头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完全可以不在某些领域挣钱,但却可以在占有这个领域后,衍生出其他盈利模式。
360用免费模式淘汰了大部分杀毒软件公司,这之后其主要盈利方式则是通过360杀毒软件引流至搜索,从而利用广告盈利。
而在安防行业,有业内人士打比方,互联网企业甚至可以免费帮客户架设摄像头、服务器来采集数据。
过去互联网企业的AI应用,是为线上数据建模。
而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和联网一体化,整个行业又产生对线下视频等数据建模的需求,实现城市大脑化。而为大规模数据建模的优势,正体现在互联网企业身上。
犹如科大讯飞语音业务受到互联网巨头的冲击一样,未来安防业务或许也不得不面对BAT。
泛安防业务之间的正面战场,将从安防公司与AI公司两大势力之争,进入安防公司、互联网科技与通信公司、云服务公司、AI公司四局鼎立的局面。
现在年营收数亿的讯飞安防,未来将如何布局?我们拭目以待。
而未来的整个AI安防市场,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