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稳定,在高端布线项目中,部分或全部采用屏蔽系统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而与之相关的安装问题也屡见不鲜。从很多工程看,大多数屏蔽系统安装问题集中在工作区和配线架两侧,线缆敷设问题相对较少,形成一个哑铃结构。而这些问题均可溯源于在设计阶段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一些细节。如屏蔽模块的体型尺寸较一般非屏蔽产品宽大,不适于多个模块堆叠安装;屏蔽线缆的外径较非屏蔽线缆粗,硬度加大,这对安装时的管槽预留尺寸、线缆弯曲半径会有影响。笔者接触过较多屏蔽工程,涉及政府、军队、企业等行业,对工程中的应用和实施有些体会,特与业绩分享交流。
首先得注意终端信息点安装密度。曾经在某政府工地现场看到,一个常规4口面板上满配安装了4个大大的屏蔽模块,里面的冗余线缆将面板都顶得凸起变形了,这样的暴力安装难免会在以后使用中出现问题。在规划时,应考虑采用单口、双口面板安装形式,堆叠的屏蔽模块多了,底盒里面的线缆肯定拥挤不堪,端接点位的线缆扭折变形会加重,并影响到实际性能。
其次是底盒的深度考虑,结合各厂家的生产指标看,一般的六类屏蔽线,外径在7.2mm左右,超五类屏蔽线,外径在6.1mm左右,按照国际布线标准的要求,屏蔽线的弯曲半径需要为外径的8倍,这对于常规的70×70mm尺寸(宽×高)的底盒来说,是有点不够的,所以采取加深底盒,可以使得冗余线缆向内部纵深延展,以基本满足弯曲半径指标;另外的原因是屏蔽模块的体型及长度会大一些,应当考虑到模块在面板后的安装深度,以及满足模块尾部屏蔽线缆合理弯曲所需要的深度,所以也需要采用加深底盒。从实际施工效果看,六类屏蔽系统,最佳的底盒深度应为8mm,超五类屏蔽,以至少6mm深度为佳。
对于屏蔽模块在地面安装的情况,要注意线缆从墙壁下到地面可能会有多个拐弯,故相关的金属管应采用较大口径(建议25mm)类型,并尽量采用大角度弯弧;另外地面安装通常会采用金属地插,目前的地插主要包括弹起式和开启式两种,开启式地插内部空间较大,且有螺丝可调节底盒在地面安装的深度(一般从55-85mm),如果楼板较厚,允许深埋,那么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为不破坏承重结构,楼板允许开凿深度通常在50mm以内,这种情况应采用弹起式地插。在弹起状态,屏蔽模块会随着斜面支架一起突出地面一定距离,这样可以给底盒内的冗余线缆较为安全的盘曲空间。
底盒内的线缆预留也需要注意。目前的屏蔽模块主要有卡接式的和免工具安装的两种类型,免工具模块最为方便,一般安装时先在一独立尾盖上将4个线对处理好,再咬合进屏蔽腔体中,这种方式不需要卡接工具,线缆的预留可以短一些;卡接式的屏蔽模块由于要采用端接工具现场卡接,线头如果预留短了则会给施工带来不便。一个好的经验是:在安装底盒附近(如天花板吊顶上)预留一个中转盒,安装面板时,将底盒内部分冗余线缆回抽到中转盒进行盘绕,以减小底盒内的拥挤现象,如果端接出现问题,需要重新端接,也可以从中转盒抽出冗余线备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屏蔽系统接地的连续性。在工作区端接时,应遵循厂家的端接要求,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线缆屏蔽层不破裂损坏,并与屏蔽模块外层良好接触;采用钢管或金属桥架敷设线缆时,钢管之间、桥架之间、钢管与桥架之间应做可靠连接,并做跨接地线;配线间的每个屏蔽配线架应单独接地,即从配线架的统一接地点单独拉地线到配线间的TGB电信接地母线上,接地宜采用6mm2铜芯线,配线架对地的接地电阻小于1Ω(采用联合接地体)。良好的接地可以防止突变的电压冲击对弱电设备的破坏,减少电磁干扰对通信传输速率的影响。
最后要注意对配线间屏蔽跳线进行有效管理。由于屏蔽跳线的外径较粗,硬度较高,考虑到跳线需要进行合理盘曲和管理,线缆管理器宜选用加宽(2U)或加深的类型;另外为了防止跳线拥挤现象,要合理选择跳线长度,如一个42U机柜的内部跳接,就没有必要配置3米长跳线。我们的体会是可根据配线架与交换机的位置摆放关系,配置合理长度的跳线。 |